2025十大股票配资平台

沈阳炒股配资 云业务规模首破千亿但增速放缓 三大运营商迎战智算竞赛
发布日期:2025-03-30 21:39    点击次数:86

沈阳炒股配资 云业务规模首破千亿但增速放缓 三大运营商迎战智算竞赛

  随着2024年财报的相继披露沈阳炒股配资,中国三大电信运营商的年度成绩单也全景浮现。

  财报数据显示,整体营收与净利润指标上,三家均实现双增长。其中,中国移动(600941.SH,00941.HK)继2023年后再度坐稳万亿俱乐部,以1.04万亿元的营收继续领跑行业,同比增幅3.1%;中国电信(601728.SH,00728.HK)、中国联通(600050.SH,00752.HK)则分别实现营收5294亿元、3896亿元,同比增长3.1%和4.6%。

  净利润方面,中国移动稳居榜首达1384亿元,中国电信、中国联通以330亿元和90.3亿元位居其后,但利润增速方面则相反,中国联通以10.49%居首,中国电信8.4%次之,中国移动5.0%居尾。

  值得关注的是,细分业务领域,过去几年快速增长的云业务已是运营商业务版图的重要板块。其中,中国电信的天翼云和中国移动的移动云双双突破千亿大关,分别达到1139亿元和1004亿元。同时,三家继续缩减资本开支,尤其是围绕网络的投资占比持续下降,但AI以及算力投资占比则持续提升。

  显然,面对传统业务增长乏力,三大运营商正在集体将战略重心转向云、AI与智能算力。“云和AI这两年在运营商的业务地位排序很高,这既是运营商创新增收的新引擎,也是三家公司的长远打算。”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向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表示,作为定位国家关键数字基础设施提供商的角色,运营商需要在这些领域提前布局。多家市研机构认为,运营商在算力、IDC等领域的资源优势,将令其有望在AI时代迎来系统性的价值重估。

  “两朵云”首破千亿但增速放缓

  作为过去五年的明星业务,云在运营商业绩中的权重增长可用“飞跃”来形容。早在2019年时,中国移动的云业务收入仅为19亿元,中国电信天翼云为71亿元。但在2024年的最新财报中,移动云和天翼云已经双双迈入“千亿俱乐部”,其中,天翼云收入1139亿元,移动云1004亿元,联通云686亿元。

  这也是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首次迈入国内千亿体量的云阵营。据IDC此前调研,移动云和天翼云早在2023年已稳居国内云服务商第一阵营。此次新的纪录,也标志着运营商在云计算市场的主导地位进一步巩固。以天翼云为例,电信分析师付亮指出,其同比增长额约166亿元,对比同期产业数字化服务的增长额为77亿元,前者增量超过产业数字化服务增量2倍,此外还相当于中国电信2024年服务收入总增量(约170亿元)的97%,表明天翼云已成为拉动中国电信服务收入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。

  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表示,云计算已经成为数字经济的基石,也是承载各类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设施。中国移动将云计算视为最重要的战略、最重点的业务,以及最重要的基础设施。

  不过,值得注意的是,尽管云业务仍是运营商2024年增长最快的板块,但从整体来看,其增速已从2021—2023年的“狂飙”转为“慢跑”。财报显示,2024年,移动云、天翼云、联通云的收入增速分别为20.4%、17.1%、17.1%,而在2023年其对应增速为66%、68%、42%,均大幅放缓。

  对此,在最新的业绩说明会上,中国电信董事长柯瑞文认为,2023年天翼云实现近千亿的目标,这一庞大基数上实现17%的增长,符合云计算行业发展的趋势和特点。

  电信分析师周桂军认为,云业务增速放缓,也反映出运营商云的规模扩张存在部分依赖基础设施资源的挑战。天翼云、移动云虽规模领先,但IaaS+PaaS服务仍以资源型收入为主,需要补足其在PaaS/SaaS领域的竞争力。

  面对挑战,融合AI,也在成为运营商云业务的破局共识。柯瑞文表示,云计算行业正从通算向智算发展,只有向智能云演进才能保持持续的增长,目前天翼云全面迈向智能云发展的新阶段。杨杰表示,当前,云计算要升级为云智算,将云计算的各种技术和AI技术相结合,提供算力、模型、数据、生态、应用、工具等全方位的信息。

  AI竞争加剧算力投资集体上涨

  不管是智能云还是云智算,AI已成为运营商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浪潮中的必选动作。根据最新财报,2024年,三大运营商在AI领域的竞争已经开始明朗化并呈加剧之势,同时,新年开支中的算力预算也将集体调高。

  算力规模方面,中国电信截至2024年的智能算力(以下简称“智算”)部署规模以35EFLOPS(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)的体量居首;中国移动达29.2EFLOPS,但其2024年度净增量却达到了19.1EFLOPS;此外,中国联通突破10EFLOPS。

  财报显示,中国移动2025年的计划资本开支虽然将下降至1512亿元,但在算力领域的投资将达到373亿元,约占整体资本开支的25%,而2025年通用算力规模将累计达到8.9EFLOPS,智算规模超34EFLOPS。

  柯瑞文则直接表示,2025年中国电信资本开支也将会有结构性调整,如在算力方面,初步安排22%的增长,但不设限,将根据客户的需求,根据市场发展的情况,进行灵活调度。

  中国联通也不甘其后。根据财报,2025年中国联通固定资产投资在550亿元左右,算力投资同比增长28%,这意味着其算力投资将会超过180亿元。在业绩电话会上,中国联通董事长陈忠岳强调,AI对于联通来说,机会显著、影响深远,是中国联通发挥网络、算力、数据和运营优势,实现技术、产品和市场升级的重要机遇,从通信运营向科技服务提能升级的重要引擎。

  对此,杨光表示,算力是布局AI的基础设施,运营商未来既可以为其他企业提供算力基础设施来获取利润,也可以作为自身发展AI奠定基础,但后者更为重要,因为运营商更为看重通过AI创新来开创增收的应用及产品,而非仅仅的算力供应者。

  天风证券也指出,运营商算力资源利用率提升将带来重估机会,但需警惕“重硬件轻应用”的风险。对此,柯瑞文在业绩会上强调,算力只是人工智能发展的基础,其次是应用,但最重要的是提供解决客户问题的服务,而不是简简单单的卖算力。

  此外,技术布局方面,三大运营商今年2月已经宣布全面接入DeepSeek大模型。同时,截至目前,中国电信已推出50余个行业大模型,中国移动“九天”大模型入选“央企十大国之重器”,中国联通构建“元景”多参数级大模型体系。

  随着竞争加剧,杨光认为,AI将会是未来运营商角力的主阵地,但与其他互联网AI巨头不同,运营商的战略或会更多聚焦从政企市场突破,再向个人用户市场渗透,这对运营商而言较为稳妥且具有优势。

  增收困局第二增长曲线面临挑战

  虽然三家运营商在云、AI及智能算力等新兴业务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,但剖析财报后不难发现,三大运营商仍面临巨大挑战。

  云业务增速的大幅放缓,显然将给运营商的创新增收蒙上一层阴影。作为运营商第二增长曲线的主要贡献者,云业务在近年来运营商新兴业务收入中占比较高,其增速放缓,也直接造成了三家运营商2024年的新兴业务收入增速均下降到10%以下,其中,中国移动同比增速9.9%,中国联通为9.6%,中国电信只有5.5%。

  同时,周桂军认为,运营商云的增速放缓,也侧面反映了国内公有云市场正在趋向饱和阶段,虽然引入AI将带来市场增量空间,但相比于其他互联网云巨头在AI的投入体量,运营商在云和AI增加的开支还是相对较少。

  财报显示,在云和算力资本开支方面,三大运营商在2025年预估金额约为800亿元,对比之下,字节跳动给出的2025年资本开支为1600亿元人民币,其中在AI基础设施上投入约900亿元,而阿里巴巴未来3年对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的投资更是达到3800亿元人民币。在全球范围内来看,亚马逊、微软、谷歌、Meta四大巨头的此项资本支出合计将超过3000亿美元,这无疑将给三大运营商在云服务市场上带来前所未有的竞争压力。

  付亮此前向记者表示,当前公有云市场竞争异常激烈,面对灵活多变的市场需求,运营商传统体制与内部机制的调整仍显滞后。面对互联网厂商,尽管运营商凭借网络和政企资源具有一定优势,但运营商更需要在商业模式和客户服务上进行大幅革新。

  同时,资本开支总额下降,但算力投资逆势增长,也意味着5G、光纤等传统网络投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,未来基础网络业务的质量和体验成为市场观察的焦点,而如何平衡短期收益与长期投入,也将成为运营商需要解决的难题。

  杨光指出,云与算力基建的“硬实力”跃升,而AI的盈利模式还不清晰,是当前运营商2024年业绩反映出的现实。当AI从技术概念转化为收入增量时沈阳炒股配资,运营商仍在寻求的,也是摆脱过去像网络一样的“管道化”宿命,而这将决定其下一个十年的成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