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报记者陈佳岚广州报道网贷炒股平台
2025年以来,机器人行业热度持续升温。天眼查App显示,截至目前,我国现存在业、存续状态的机器人相关企业超83.5万家。其中,2025年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3.4万家。这波热潮也吸引着手机巨头们在跑步进入机器人赛道。
3月25日,vivo执行副总裁、首席运营官胡柏山在博鳌亚洲论坛2025年年会上透露,vivo已经成立了机器人Lab(Robot Lab,实验室),并首次披露其进军家庭机器人领域的战略规划。
《中国经营报》记者注意到,事实上,机器人赛道正在成为中国手机厂商竞逐的新热土。不仅vivo,三星、小米、OPPO、华为、传音等厂商都有布局机器人相关动作,而这些手机厂商布局人机器赛道或多或少都涉足了家庭领域。
“C端家用场景是人形机器人最大且最理想的应用场景,但人形机器人商业化发展预计将遵循B端工业端——B端商业端——C端家用端的发展路径。”TrendForce集邦咨询分析师乔安然对记者表示,受限于软硬件技术和制造成本,人形机器人的应用场景仍主要集中在B端,但随着行业逐步构建起完整的供应链体系,预计在2028年行业进入C端市场并且呈现爆发式增长态势。
争相入局
胡柏山透露,vivo将聚焦消费级市场,个人和家庭场景的机器人产品,通过“渐进突围、沿途下蛋”的路径,让技术走出实验室,走进用户的真实生活,回归场景,解决痛点,迭代产品。
谈及vivo在机器人领域的优势,胡柏山表示,vivo将依托vivo“蓝科技”在AI大模型与影像领域的积累,叠加自研混合现实(MR)技术积累的实时空间计算能力,聚焦孵化机器人的“大脑”和“眼睛”,让机器人可以“看得懂场景,听得懂需求,给得了回应”。
事实上,在vivo之前,已经有多家手机巨头盯上了机器人这块蛋糕。
三星是手机巨头中较早布局机器人领域的企业,早在2012年,三星就展示了具备奔跑功能的人形机器人Roboray。在2020年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(CES)上,三星还展示了球形机器人Ballie、虚拟机器人NEON、厨房机器人Bot Chef等一系列新原型和新概念机。
2021年,小米发布“铁蛋”四足机器人,正式入局机器人赛道。随后2022年发布CyberOne“铁大”全尺寸人形机器人,支持家庭护理、陪伴等多种场景。
在2022年的未来科技大会上,OPPO展示了小布家庭机器人和第三代四足机器人QRIC。
早在2009年,华为2012实验室与中央研究院便已启动工业机器人及控制系统的研发,并在2022年牵手达闼科技涉足人形机器人领域。在家庭领域,华为与中国移动、乐聚机器人发布了搭载5G-A技术的人形机器人“夸父”。在工业领域,华为为拓斯达提供工业机器人产品,同时开发基于国产操作系统的嵌入式控制解决方案。在医疗与康复领域,华为与强脑科技合作,让强脑科技可以利用华为的硬件平台和信号处理技术,优化脑机接口设备的性能。
2024年,“非洲手机之王”传音在世界移动通信大会(MWC 2024)上发布AI增强型四足机器人——Tecno Dynamic 1,适用于娱乐、辅助、教育及培训等多种应用场景,定位为“未来完美的宠物伴侣”。
2025年2月,天风国际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表示,苹果已在秘密研发适配未来智慧家庭生态的机器人产品矩阵,涵盖人形及非人形两大技术路线,相关项目正处于概念验证的关键阶段。
目前荣耀虽尚未明确宣布进入机器人领域,却被曝将入局机器人领域。近期,荣耀全资子公司深圳星耀终端有限公司密集在太原、昆明、南京、成都、贵阳、武汉、福州等多地成立新公司,上述多家公司的经营范围皆包含智能机器人销售业务。
布局逻辑
为何手机巨头纷纷抢滩机器人赛道?
当下,智能手机市场已进入存量竞争阶段,厂商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。与此同时,机器人市场尤其是消费级机器人市场被认为具有巨大的潜力,根据QYR(恒州博智)的统计及预测,2024年全球消费机器人市场销售额达到了410.2亿美元,预计到2031年将达到1704.8亿美元,2025年—2031年的年复合增长率(CAGR)为22.9%。
记者留意到,手机巨头布局机器人赛道或多或少都有涉足家庭领域。IDC中国研究经理李君兰表示,手机业务成熟后,手机厂商需要寻找新的增长点。家用机器人仍处于发展早期,但个人消费者对智能陪护、健康监测、家务辅助等功能的需求正逐步增长,由于其目标用户与手机消费群体基本重合,家用机器人有望成为手机厂商下一代潜在的“智能终端”产品。
“当前的AI和机器人,分别代表数字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顶尖技术成果,但两个世界尚处于相对独立状态,未能完美联接。手机行业有着最大基数的消费人群,最前瞻的技术生态,多元的应用场景。机器人是手机行业的未来,它将成为联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。”胡柏山表示,手机行业即将迈入新阶段。可以想象,机器人会应用在家庭服务、养老、医疗健康、教育等多个领域,既能干好活,还能很懂你。
李君兰认为,手机厂商在AI计算、传感技术、智能交互和操作系统等技术领域有积累,可助力机器人智能化发展。其产业链在芯片、传感器、供应链管理和量产能力上成熟,能降低机器人成本、提升效率、加快市场落地。不过,手机厂商布局机器人赛道也有挑战,主要受技术延续性、市场增长空间、生态协同和产业链生态驱动等因素影响。
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,2025年有望成为“人形机器人量产元年”。特斯拉计划2025年生产1万台Optimus人形机器人,1XTechnologies预计2025年量产数千台NEO双足机器人。在国内,智元机器人已于2025年1月6日实现第1000台通用具身机器人量产下线,其中双足人形机器人累计产量达到731台。乐聚(深圳)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也在2025年1月17日宣布交付第100台全尺寸人形机器人,并表示已迈入批量交付新阶段。
相比特斯拉、1XTechnologies、智元机器人等企业在机器人产品中加速量产,目前多数手机厂商布局的机器人的产品仍处于早期,最先达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可能要数三星。在今年的CES上,三星宣布其家庭智能机器人Ballie将于2025年正式量产交付。而小米的CyberOne今年3月被传出量产,后被证实不实。苹果的机器人项目仍处于早期阶段,预计2028年才能量产。
“手机厂商布局机器人赛道的快速落地,在未来两年仍面临一定挑战,仍需克服技术成熟度、市场需求、成本控制和产业链整合等多重难题。”李君兰表示,目前,人形机器人主要落地在教育科研、文娱展示等场景,如果量产只是“为用而用”,难以为客户带来实际的业务运营成效,达不到规模化应用效益,那么会对人形机器人持续发展会带来影响。
相比造手机,造机器人难度更大,尤其是具身智能机器人。李君兰介绍道,手机作为消费电子产品,技术更为成熟且市场较为稳定,研发投入相对较低。相比之下,具身智能机器人以实现物理交互为主要目的,需要更精准的环境和任务的自主感知、学习、决策和执行能力,涉及更复杂的软硬件技术集成和更高的研发投入,产业链不成熟,市场尚处于培育阶段。尤其人形机器人更是发展初期,需要面对众多技术挑战,包括复杂的人工智能算法、精密的机械设计、传感器技术以及高度自主的控制系统等。
乔安然则对记者表示网贷炒股平台,手机厂商布局机器人是否能快速落地取决于具体的产品类型,如三星的ballie形态上偏向于轮式的小家电,OPPO、传音的产品为四足机器人,小米的CyberOne则为双足人形机器人,以上产品在形态、功能和零部件种类上不属于一个类型,难易程度不同。2025年2月小米表示正推进旗下CyberOne在自家制造产线上的分阶段落地,预计之后会有量产计划。